想要先了解自己的感受,再就從環境汲取的養分選擇吸收。
小學到大學之前被要求背下正確答案,不假思索的選擇,上了大學雖然學著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但到了後來難免也有為了發表而發表的嫌疑,被恐嚇習慣的,那能有什麼想法?不過是揣測著不被揍的回答罷了。
如果不是上班,我在做什麼?我能夠用什麼方式活下去?
活下去不是一種希望,甚至並非出自願意或意願,而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一如工作:除了用以交房租,水電,養家,還有也期望自己的勞力不被用在對世界更惡的那一端。或是至少不那麼惡吧?
現在的感覺好像是水裡的魚,在大海裡游著,浮游生物還有氧氣還不至於死,活著,也等著機會能補一下自己的小魚小蝦(有分工作收入)
很幸運的參與了這次的疫情,也許以前所認為的上班上班並不是唯一甚至也不一定是可以一直持續的生活型態,不過頑強的人類,還有錢財功利估計也不會讓這個逗號頓太久。
我只能過著自己的人生,對於不可能理解自己的,只為了排解無聊或展示自己聰明的人,不想也不願意再費唇舌。經歷,環境才能打磨自己的受器,有同樣共享經驗的人不用言語就能彼此理解(或是至少能夠揣摩對方的經驗,沒有的又何必再多說。)
不追求被理解,不害怕被誤會(如果遇上法官。警察自然要好好說清楚,平時日常就算了吧,何必做無用功)
對錯也很難說,商業廣告或跨國品牌,浪費,污染,壓榨,這樣的跟這些標籤掛鉤,但是我也記得大學時去上紀錄片課程,如果沒有這些商業廣告,紀錄片導演也難以支持生存。 你覺得惡的,也有藉此賴以為生的人,就像掃黃一樣,雖說是正經事,卻也因此影響原本的生態鏈。妓女,客人,旅社,禮品店,計程車司機,小吃店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