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與快樂感動連結才能留下記憶
主動學習跟非自己選擇下的“義務教育”區別就在這裡
小時候家人折紙鶴或是小船給你,你覺得很神奇問“為什麼”
後來學會之後開心的去分享給弟弟妹妹這個就是“學習”的過程。
與其說是記不住 不如說是我們的身體“不願意”記住吧
學校的成績與頭腦好壞沒有關係
頭腦好就是-可以自己思考
學校成績優劣跟父母喜歡比較自己小孩是否比別人快學會站 學會講話
跟是否頭腦好/發展好沒有關係。
長期的努力才是關鍵。
人生都會有一段輝煌的時間,提早冒出的芽不一定能長到最後
所以,為自己的在校壞成績自豪吧。
學習不需要分類組
其實分成文組 理工 只是為了教學方便
英文科 數學科 歷史科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互相關聯的。
學校所認定的分類在職場上根本沒什麼用。
學到的東西馬上用。
“就這樣試試看吧”這種付諸行動的行為是很重要的。
無法靈活運用的人學習再多也不容易有很好的產出。
最好的方法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例如:喜歡去溪邊釣魚。
哪怕不是在溪邊的時候也會在家裡看相關的知識,在外頭會觀察天候,注意別人說有關的事情 這些全部都是學習。
自己決定目標才是通過自己的腦在思考。
例如:故意變換不同的道路走回家。
學習是一件很沒有“效率”的事情 因為沒有效率所以印象深刻。
考試跟績效都是只求數字。
教育的目的在“正確答案” 學習的目的則著重在思考。
例如 努力回答困難的問題 就算最終答案並不正確, 甚至想不出來也沒有關係,思考的過程是有趣的。
目的是無限 思考也是無限的 這便是主動思考浪費時間的樂趣。
為了自己找到捷徑 所以要繞遠路。
目的並不是找出“有趣的事物”,而是發現平凡中不平凡的地方。
(阿六:這不是跟現在網紅相反嗎?只有孫女在做這個事情)
只有在自己腦子裡的東西是最保險的投資。
所以人應該有3項技能
1.寫文章
2.在人前說話
3.與別人辯論的能力
只要有有趣的想法就先記錄下來 不管當時說是否有能力做到
就算一開始不是很特別 可以不斷的擴大延伸。
在會議中討論出來的計畫 往往比不上突然冒出來的創意。
因為作者很喜歡用紙筆記錄事情,但他在外頭用餐 看到紙包裝的免洗筷 心裡想著 有紙了
裡面附的牙籤如果是一支筆就好了
他說 創意有時候就是日常生活觀察的胡思亂想。
頭腦越用越好 跟肌肉一樣(應該是可以查一下)
避免先入為主的“好難哦”想法,就算當時只有50%的理解,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就會慢慢了解。
如果一直告訴自己好難好難就會臉原本理解的事情也因為排斥而做不到。
所以要先將所有的學習先認為“簡單”
相對論 也有兒童解說版 去看了會發現其實並不難理解
因為很少人付諸行動去嘗試理解所以就有了“困難”這樣的刻板印象。
學習的開頭就是覺得“有趣”,容易覺得“有趣”的人就是頭腦好的人。
善於閒聊(說話有趣)的人多半是觀察力好的人。
肯定所有的事物,保持讚美的心。如果覺得實在沒有就努力發掘一下他的優點。
廣告商手上拿到的經常是一堆雞肋產品,發掘產品的優點才能讓他重新賣起來。
讚美的智慧
如果你對胖子說:你好苗條這種擺明的謊言是不行的,如果要讚美外表可以說耳朵長得很好之類的,因為本人肯能平時也不怎麼注意。耳朵外型也沒有一定標準比較不會出錯。
好的東西人人知道怎麼讚美。
要讚美優點很少的事物需要智慧,智慧來自愛心。
智慧與愛心是一樣重要的。
數字
學校的考試只要計算過程不一樣就不予計分,但到社會上不管計算過程,只要結果正確都可以被接受。
EX 出國購物 付美金會比較便宜嗎?匯率如何,在匯兌到美金的匯率損失,這些才是有實用性的數字邏輯,在學校計算到小數點第三位 對現實生活幫助並不大。
判斷力:這個數字對嗎?這個賬結算合理嗎?
試著藉由自己在餐廳點菜培養當機立斷做決策的能力。
視覺思考力
有的不擅長文字的人在視覺方面能力卓越,例如下象棋就是影響思考的能力,如果不擅長文字描述 就用眼睛拍照記下來吧。
記住並不困難,靠自己館產並理解何謂要點才是需要的能力,
有的上司看下屬不明白就直接說這裡就這樣那樣照著做就對了。。。
最近流行的偶像,暢銷書,音樂 自己知道嗎?
人們往往對於一個人是快樂的人還是不快樂的人比這個人的表現怎麼樣更有印象。
不要問別人那本書比較有趣 或是那個人比較好 因為問這個問題 代表自己本身對這些事也沒什麼興趣。
如果覺得東西很貴就不要買 因為往往不是物品不值得 而是自己沒那麼喜歡。
和別人分享智慧
如果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書的訊息,就分享自己最近讀的有趣的書。
(阿*:這個不知道在特定國家會不會有點危險)但是交流會得到相關的資訊是肯定的